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得失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不仅如此,第三波民主浪潮使民主宪政的政治概念也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政治模式。民主在最近十多年中取得巨大的进步得益于自由主义制度创造的长远而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出的硕果。政治制度的同化为经济上的一体化又创造了条件。人类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享用现代化、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带来的好处。中国面临着加入WTO,在经济上即将参与全球化过程。这无疑是符合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大趋势,尤其对于有着封闭传统的中国更是一件好事。可以预见,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包括对外,更包括对内)还是对政治民主化的早日实现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并非所有的国人都对全球化持乐观态度。有些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安全”会受到威胁;有人则对竞争充满担心,害怕我国所有的工业都一夜之间垮下去;有人出于对农民的感情,担心农产品市场受到国外的冲击后,本已很贫苦的农民更加贫困下去。下面就类似这些问题在此分别讨论。

  国门大开之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肯定会以更大的势头冲刷中国人被马列主义、阶级斗争禁锢以久的头脑。但受到严重威胁的并不是“国家安全”,而是“马列安全”或“共产安全”。人们对上世纪初从西方传来的马列主义现在就已经基本持怀疑、屏弃的态度了,将来随着各种思想的更自由的传播,马列主义更加成为真实的谎言,这必将动摇一党专制的理论基础,从而民主政治更容易实现。这也就是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之一:中国不能一直处于现代自由主义文明的阳光照射不到的死角。

  有人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是由于和国际上的密切联系使中国过于依赖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从而在特殊的战争状态容易受制于人。这种考虑虽然不是没有道理,但其出发点还是冷战思维。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有个前提,那就是参与一体化的国家要认同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市场竞争。在这个规则下,大家靠市场竞争的规则争取自己的利益,并且市场本身是不认民族、种族、性别、文化等属性的,谁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争取到消费者的认同,谁就是龙头老大。当代的全球化和二战时希特勒妄图靠武力统一世界的全球一体化在政治基础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希特勒是靠暴力强迫别人接受他的日尔曼人统治世界的理念,而今天大家认同的则是自由主义的原则:自由竞争,尤其是保护产权。在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所有国家里,资本可以到处流通而不能被革命的名义剥夺。对今日世界的主要经济载体——公司来说,保护它们利益的不一定需要某个具体的国家,而是所有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都要对他们进行保护。个人利益越来越脱离具体的国家而是和具体的制度、法律甚至是某个观念联系的更密切。一个人在欧洲投资或在美洲投资并不再把哪里是投资人的祖国考虑的很重要,他更多的是考虑税收、人才、消费市场等因素。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是靠暴力夺取别国的利益,而是靠自由的制度、宽容的环境、优厚的条件来吸引国际上的资金和人才。可以说,当代的国际一体化消除了国家之间行使暴力的基础,因为不仅合平竞争能够带来远大于诉诸暴力带来的利益,而且违背和平竞争的原则要受到整个一体化的世界的联合惩罚。因此可以说,只要我国不主动谋求使用暴力解决利益冲突,那么就不会有国家安全的问题。

  在发展中国家加入WTO的初期,个别行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受到较高关税的保护。这是为了不至于这些行业突然面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竞争而垮掉。许多人都预见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中国入关后可能要面对国际上的激烈竞争而凶多吉少。更有人把全球经济一体化指责为富国为更加方便的剥削穷国设计的圈套,他们描绘出一副洋货充斥,经济萧条,国人失业的凄惨景象。然而,只要我们明白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会明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对我国不仅有长期的好处,甚至短期内对于国内经济生活的健康化也有重大意义。但这个悲观前景也并非不可能,关键不在于外国的经济力量多么强,而在于我国是否能够按照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在内部实现人员和其他经济要素的自由流通。

  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是每个国家都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分工,发展本国的相对优势产业。根据经济学的贸易原理,即便是每个产业的生产率都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的国家,只要某个产业相对于本国其他产业比国际上该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比率高,那么就是相对优势产业。一个国家从封闭走向完全开放市场,对于本国和世界都会有冲击,由于世界的经济规模远比某个具体国家大,所以本国感受到的冲击更厉害。这种冲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受到激烈的竞争而退缩,另一方面则是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满足需要。

  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产业的等级特性。低等级的产业利用比较原始的技术,消耗更多的人力劳动,单位时间产出的价值更小,含有的低层次简单劳动较大。而较高等级的产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消耗更少的人力劳动,单位时间产出的价值更高,含有的知识技术比重大。例如服装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属于低等级产业,而电子产业则是高等级产业。从历史上看,人类在处于农业文明的时候,基本是体力劳动为主,生产力极其低下;后来发明了各种机械电气,用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于是进入到工业文明。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文明,靠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人类可以省略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必要的环节,使生产直接面对人的消费,从而人类可以更快更好的享受到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好处。

  由于高等级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凝聚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所以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更多的占据了高技术高利润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倾向于占据低技术低利润的市场。于是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是国力强弱造成的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的新罪恶。但这种看法是不成立的。首先,贸易有利于贸易的双方,而不可能是单方面受益。因为本来各国都保留着不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天然权利,既然自愿交易,那就肯定比不进行贸易有更大的好处。我国在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和外国没什么交往,也就是出于最原始的平等状态。但是打开国门之后,我们用大量人工劳动的服装换取少量几乎没投入多少人工劳动的电脑芯片,不公平的感觉倒产生了。其实这不是不公平,而是市场对创新的奖励。其次,发达国家占据高端市场、发展中国家占据低端市场是正常的。在经济没有一体化以前,富国在各个产业的效率都比穷国高,在一体化以后,全世界的同一行业在统一大市场中被迫效率一致,那么高产出的行业更多的分布在富国又有什么奇怪呢?假如能够在每个国家都平均分布高产出和低产出的行业的话,那就再没有什么富国穷国之分了。各个国家均富是人类的努力目标,但不是现实。经济一体化只不过把各国本来各行业生产效率总体水平的高低转换成了在全世界每个行业效率相同的条件下各个国家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同罢了。再次,占据低端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提高本国国民收入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一点在下面还要详细论述。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落后,国民文化素质较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跳出农业文明的阶段。这些国家不仅总体上生产力落后,而且国内先进和落后的差距非常巨大。刀耕火种与激光电子并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要的是解决低素质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低等级产业通常是需要大量人力的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经济一体化以后,发展中国家既然有低等级产业的相对优势,于是能集中更多的低等级产业,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当是失业率低到劳动力的价格更昂贵的时候,使用更先进的更少消耗劳动力的机器进行生产就会通过市场自动实现,于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了,发展中国家就会取得利用先进生产力的新进展。

  在威权主义国家,如中国,统治者太想利用先进的生产力了,人为的向先进产业投入过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结果不但先进的生产方式没有普及,反而拖延了落后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农业是中国最落后的产业,通过发展轻工业、中小企业等吸收劳动力强的产业把进行原始体力劳动的农民转换成脱离土地的产业工人,并在农业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我国稳步发展的正道。而共产党置国情于不顾,从农民那里把敲骨吸髓榨取的血汗钱投入到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重工业上,结果造成我国现在仍然有9亿农民困守在越来越狭小的土地上没有出路,而重工业在国际竞争下也抬不起头来。可悲的是,中国的统治者从来没有改掉好大喜功的坏毛病,把大量的本该用于低等级产业升级换代的钱强行剥夺来发展高技术。在9亿农民靠手工搞饭吃的情况下,由国家把大量的钱投入到不切实际的高等级产业的扶持上,只是在浪费中国的财富和时间。从50年代超英赶美直到今天,又有谁认为在高等级的产业上中国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呢?

  中国经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认同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低等级产业,而盲目追求高等级产业,结果只是造就了一小批享受现代文明的富人,而最底层的农民连100年前的生产力水平所能带来的好处也没有享受到,比如电话。如今,中国就要加入全世界的自由贸易行列,政府也确实是在经济上管的越来越少。这样,虽然我国在汽车制造、电脑芯片等技术很强的领域竞争不过外国人,但是在服装、机械制造、服务业等低等级行业会在世界上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窝在土地上的农民有可能转化为工人或服务员等其他职业,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就业等问题,并为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换代创造条件。所以,那些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富国剥削穷国的论调仅仅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并没有理性的分析中国的根本问题及其出路。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尽快跃升到较高的生产力水平?难道每个国家都要一步一步从手工为主过度到轻工为主再过度到重工为主然后再发展信息产业这样一条漫漫长路吗?既然在各个行业已经都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这些技术虽然还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比我国现在的技术水平要高的多,难道我们就不能拿来利用从而跃过或快速经过中间阶段吗?即便不能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但把农业和工业普遍提升到发达国家80年代的水平总可以吧,假如我国的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80年代的生活水准,比现在也是高出几十倍了。

  这个办法并不是没有,那就是教育。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落后国家的文化素质,使新生人口直接掌握现代科技文明,落后的生产方式被完全替代,经过一两代人之后,国家就能有根本的改观,从农业大国一跃成为掌握先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国家。日本和亚洲小龙们都是走的教育强国之路。有了大多数受到良好教育的国民,那么中国就可以在高技术产业和外国展开竞争了,能否竞争成功,还要看高科技产业当时是否已经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了。无论如何,教育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有利于经济上的现代化。而共产党几十年的做法却是牺牲教育和就业,直接把钱花在高精尖上。其结果当然是拔苗助长。取得的那点皮毛成绩还远远比不上任各种行业随便发展更好。

  教育程度的提高不仅和国家投入及重视有关系,和国民的习性也有关系。对中国人来说,是有尊师重角的传统的,只不过被马列主义破坏掉了。但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国人还是舍得在教育培训上花费时间金钱的。至少比非洲拉美那些国家的国民更能吃苦耐劳。假如我们每一对父母都宁肯吃糠咽菜也要供子女上大学,那么就可能实现我国生产力的飞跃性发展。如果大家在保证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有了余力才投资于教育学习,那么国家也能虽然不是很快但很稳步的向前发展。当然,和个人相比,国家的作用会更明显些。假如国家把主要精力用于投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那么生产力水平就能获得飞速的发展。如果国家鼓励在我国占有相对优势的中小企业、基础产业等吸收大量劳力的低等级产业的发展,那么生产力水平也能稳步上升。如果国家用高税收从低等级产业那里剥夺来资金投入高等级产业,那结果一定还是欲速则不达,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改变。

  占据低端市场,扩大劳动力容量,同时也解答了入关后我国的农民如何面对国际竞争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以及农民被户口等级制度强行禁锢在土地上的现实,单位土地的产出包含的人力劳动太多,以至于粮食的价格要高于国际上的粮食价格水平。假如农产品市场放开后,城市就可能不再买农村的粮食,而是从国际上进口。国内的粮食价格水平会被迫降低到和国际一致,对农民这当然是个损失。假如户口等级制度依然束缚农民手脚,那么这个损失确实是净损失,会引起农民收入下降,生活水平降低,以及消费能力的萎缩。但如果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够促使禁锢人口流动的户口等级制度早日灭亡,则中国在世界低端工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带来的就业机会足以抵偿农产品降价的损失。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或以及实质就是人才、资金、产品、原材料等各种经济要素可以在参与全球化的国家们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内自由流通。但在参与全球化之前,各个国家内部各种经济要素应该是早就可以自由流通的了。可是在中国,由于马列主义的计划经济本质,经济要素和人口长期以来被禁锢的很死,只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允许部分的流通。而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经济要素和人口至今还没有实现按市场要求自由流通。其他行业之间也有官方人为树立的强大壁垒,不准民营经济进入,但都没有农业周围的高墙这样非人道:财富强行拿走,里边的的人却不准出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偏高,说明生产的粮食包含的的劳动实在是太多了,即便以农民几乎不值钱的劳动力价值计算,总的价格还是超过了国际水平。这是共产主义事业长期剥夺人民择业迁徙自由结的恶果,国际竞争只不过使这一矛盾凸显了出来。这个矛盾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不需要那么多农民搞农业!即便是在城市做50年前苦力劳动的农民工,也比他们继续窝在土地上的境遇要好。国际竞争通过进一步恶化农民处境,逼迫农民哪怕摔个头破血流,也要拼死爬过农业周围的狱墙。假如中国就这样加入WTO,国内各行业之间还是受到人为的限制而人口和物资仍然不能自由流通,那么中国就不能根据全球化的市场分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结果就会确实出现本国经济白白受到冲击,而无法享有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大量人口失业,洋货充斥,经济调蔽的悲观景象就很可能成为现实。因此,有专家呼吁在对外全面开放前,先对内全面开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意见的价值并不在于推后对外开放,而是督促对内开放尽早实行。

  有人担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低价进口宝贵的能源和原材料,输出的却是高级轿车、化妆品等本小利大的高附加值商品,从而体现了富国对穷国的剥削。穷国进口了不适合本国水平的高级消费品的事实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是富国强行剥夺穷国,而是穷国本身不正常的体制造成的。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穷国的经济主体掌握在政府官僚手中,这些官僚利用不受监督的统治者特权穷奢极欲,花费本国人民的血汗进口高级奢侈品供这些特权任务享用。或者这些国家存在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不鼓励民间投资,于是有钱人在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把资金用于高级进口消费。所以即便存在着不公平交易,也并不是贸易本身的过错,而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问题除了经济之外,民主和自由的政治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当蒙泊拖把扎伊尔全国的资源换取巴黎的美女时,你能说是法国主动剥削了扎伊尔吗?造成穷国和富国不公平交易的祸根显然是具有了独立于国家利益之外的私利的独裁者。

  在排除了政治腐败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交易外,现实情况确实是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矿产、能源等低附加值产品。这只是表反映了先进与落后的现实,而不是造就了先进与落后的差别。比如,中国的煤出口到日本,从日本换回来电子器材。如果不考虑腐败因素,这些电子器材能够在工业生产或科研上加速中国更深层次利用煤的能力,可以使中国不必再一直依赖祖宗留下的财富生活。而对日本来说,它已经有了把煤裂解成石油的技术,进口廉价的煤比进口更贵的石油降低了能源消费的代价当然也是划算的。在主观上是对双方都有利可图,在客观上则是市场把原材料分配给能够对它们利用程度更高的地方。假如这些煤不运往日本,而留在中国可能早就被燃烧掉了。同样,木材在在刚果只能当柴烧,而运到发达国家却可以做成书籍传播文明。反过来,发达国家出口的先进技术产品使发展中国家更快的接触到先进的生产力,从而利用更先进的生产力促使低等级产业的更新换代。反过来,假如发达国家出口原材料和能源给技术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供应发达国家各种制成品,那才是人类对自然财富不负责任的挥霍浪费。只要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的自由,市场不会亏待任何想靠诚实劳动发财致富的个人和民族。

  总之,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新的历史机会,但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还要看我国能否进一步彻底实现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经济要素之间的自由竞争。政治上能否也同国际化接轨,走向民主和法治,也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前景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决定其成败。

完 2000,4,28


返回